覃莫公世系部分后裔迁徙情况再考
覃莫公世系部分后裔迁徙情况再考
覃莫公二十六世孙 覃超文
据康熙三十年辛未岁(1691年)仲秋谷旦十一代孙思孔(容县籍)重修的《覃莫公世系逊世支系存谱序》记载:吾祖莫公乃平乐府富川县龙门塘人也。莫公前来自湖广远而难考。
莫公因对朱明王朝开国有功,洪武年间奉调守容(广西容县),由百户升正千户,诰封武靖将军。生三子,长力庚,次力汉,三力悌。庚公以千户守藤(广西藤县),后裔多在藤县、岑溪、苍梧;汉公以千户守容(广西容县),后裔多在容县,也有的从容县分支平南、桂平、贵县,有一支迁入藤县篁村;莫公年迈请准退休,携三子力悌回驻富川,卒于富川县,墓葬在富川龙门塘蛇岭。妻高氏诰封宜人。悌公后裔多在富川、贺县、昭平、平乐、苍梧的沙头石桥和广东的连山、怀集等地。
力庚公生覃靛、覃政、覃皓、覃五、覃子、曰回、日回七个儿子,其中覃政的后裔不知是哪一代从藤县迁往象州居住。至明朝成化年间(1465年),庚公的曾孙胜祐公再迁广东罗定州船步凤凰寨。胜祐公的儿子玄寿公又迁居广东罗定州西宁县(今郁南县)扶合(今更名为龙湾镇,重新划归罗定市管辖)云肘村。于1621年,玄寿公的玄孙道德公又迁往广西岑溪筋竹镇新安定居,后因子孙繁衍昌盛,有的再迁水汶三村,有部分散居岑溪各地和藤县。胜祐公的孙子(玄寿的儿子)道佐公、道祥公迁居广东封川县,在道佐公去世后,道祥公即带着杨氏伯母迁往广西苍梧县旺甫龙洞村定居。道祥生下得金、得珊、得忽、得宏四兄弟。得金生下靖、俊、公震三兄弟。俊生下东杨、南桥、西湾、北河四兄弟。公震再迁苍梧县梨埠镇华映村湴段、屋地、大屋等地。东杨的后裔基本上留居旺甫龙洞。南桥的后裔有的留居旺甫龙洞,有的再迁旺甫山心、旺甫老义、苍梧县梨埠镇清水村中财头以及苍梧县六堡镇的蚕村夹底、哈口村大陂、四柳村胜塘、大中村沙田、不倚村等地。靖迁居藤县雅瑶(或瓦窑),生下东桥、顺桥、北桥、献桥。东桥留居雅瑶(或瓦窑),献桥再迁居广东德庆,顺桥、北桥再迁居原苍梧县长洲寺冲(现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寺冲)。顺桥在长洲生活一定时间后又迁苍梧县木双镇木双村天坪岭,其后裔在木双天坪岭。北桥留居长洲寺冲,其后裔在长洲。
力悌公之子中,少祖公则迁往贺县,其后裔在贺县、广东的连山县、怀集等地。廷广公后裔则因明弘治后期,桂北一带连年灾荒,人民生活痛苦不堪。明弘治十二年(1499年)覃福成揭竿而起,一呼百应,在富川、平乐、恭城一带举行大起义。后因起义失败而被逼上钟山县的花山。明嘉靖后期(约1550年)待时势稳定后再迁往钟山县城厢镇大田寨。
莫公在梧州的后裔主要分布于藤县南部的同心、塘步、埌南、藤州、岭景;岑溪的筋竹、水汶、安平、糯垌、三堡、波塘、大业、南渡、马路、归义、诚谏等;苍梧北部的旺甫、六堡、梨埠、木双、石桥、沙头;蒙山的西河;岑溪、藤县两地的后裔所在地基本连成一片,与容县及广东的罗定等地的后裔所在地也相距不远;苍梧、蒙山的后裔所在地与贺州市的贺县(现为八步区)、富川、昭平、钟山、和桂林市的平乐及广东的连山、怀集、封开、德庆的后裔所在地基本连成一片。
(2019年7月修改)